(本文於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載於《信報財經新聞》)

 

無形資產之冒起

 

自十八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始至1990年間,商業投資向以收購實質資產為主,例如機器、工具、電腦或商業樓宇。如有公司清盤,此等實物即成為其剩餘價值。此期間內,有形資產一直是統計師衡量國家經濟健全水平時,唯一計算在內的商業投資。

 

但其後無形資產投資包括構思、設計、研究、企業特定人力資本、客戶網絡等逐漸增長。在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一些發達國家,無形資產的商業投資已超越實體資產。

 

這一變化影響深遠。無形資產的「經濟屬性」與有形資產不同,富含非實體資產經濟體的表現應有別於「有形密集型」經濟體。由於許多統計指標並不包括無形資產,因此分析員和決策者缺乏用以解釋某些經濟現狀所需的資料。

 

1990年以來的新經濟變化,主因在於訊息和通訊科技革命從根本上大大改變了資本經濟;它促使全球價值鏈冒起、加速全球化進程,令各國能向外輸出生產能力而非只限於製成品,且能跨越疆界,交換構思。

 

「資本」 (Capital) 是馬克斯在1867年發表著作《資本論》(Das Kapital)所創名詞,其意指為主人(資本家 Capitalist)創造財富的機器,已不再是新經濟的推動力。構思和創新安排之道才是新資本,亦即無形資本。

 

何謂無形資

 

無形投資和資產包括軟件、資料庫、科學研究、礦產勘探、創意作品、設計、培訓、市場研究、品牌建立、業務流程。科技公司和共享經濟公司是典型的「無形資產密集型」企業,最佳例子莫過於設計獨特的Apple或以司機網絡為核心的Uber。

 

有形資產則指建築物和結構、資訊科技設備(電腦硬件、通訊設備)、非電腦機械、裝備和武器系統、車輛等。

 

1977年,一家健身公司的資產會是運動器材、儲物櫃、接待台。 2017年,其中實體資產除加入了個人電腦之外,與1970年大致相同;但公司業務現在仗賴更多無形資產,例如支持電腦運作的電腦軟件或特定健身課程的設計。今天的健身公司老板甚至可以向完全獨立的外間公司(毋需設有健身室或聘請教練)購買許可證,開辦由它們設計的健身課程。

 

同樣,許多現代超級市場的資源,例如雪櫃、購物車、貨車,都與往日的雜貨店類似;不過超市現在已採用各種無形資源與工具,例如電腦管理供應鏈、員工守則規程、庫存追蹤系統。

 

今時今日的經濟新意並不在於構思本身,甚多上佳構思都是非實體的。構思確是極具價值,但不以實物形式存在,這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Apple這家當今全球最具價值的公司,幾乎並不擁有任何實體資產,它的無形資產:將設計和軟件融入品牌之中;才是創造價值的關鍵。

 

自1990年以來,美國的無形投資已超越有形投資,英國則從2000年起,朝同一路向進發。但在歐陸各國,有形投資仍較無形投資為多,尤以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為最。

 

這現象至關重要,皆因無形資產的屬性與有形資產壓根兒不同。掌握其中差異,或有助於解釋現代經濟的部份現象,例如不均加劇和生產力放緩。

 

無形資產的會計慣例

 

在公司和國家的會計項目中,很多種無形投資都沒有計算在內。公司帳戶中,無形投資的典型處理模式有四種:(一)如屬公司擁有,列作支出,並非資本項目。(二)如屬買入項目,則會估值和折舊。(三)如公司已售出,則列作「商譽」估值。(四)某些軟件和研發的開支可在特定情況下,例如在開發階段後期,加以資本化。

 

由此引致的後果之一,在於若以資本回報率計算,進行大舉無形投資的公司盈利異常可觀,即銷售額龐大而資本甚少。但若遺漏計算無形投資,就會低估GDP。由於投資變化是商業周期的早期預測因素,因此亦會忽略未來產出和生產力的早期信號;例如中美貿易戰增加不明朗因素,令無形資產投資減少,以致未來增長將遜於未將無形投資計算在內的標準經濟模型預測。

 

無形資產的經濟屬性

 

無形投資在四方面與有形投資有所區別:

 

(一)無形資產是典型「旁置投資」;企業通常可將機器等實物易手,卻難在二級市場上轉售無形資產。機構投資於無形資產的獨特需要,通常足以啟導而創造此等無形資產,這種量體裁衣式安排導致無形資產較難轉售,亦使之較難藉抵押取得銀行融資,因銀行對無形資產提供的抵押選項較少,不易提供融資服務。

 

(二)無形資產往往產生「溢出效應」。因為知識投資與經濟學家口中的非競爭性貨品(non-rival goods)投資相似,可被其他人重覆取用;對手可輕易抄襲非實體投資,例如生產流程。企業處理溢出效應的方法是充份利用其無形資產,從其他公司的構思中汲取價值。例如Apple公司以競爭對手的失誤為鑑,加上基於國家資助的研究而發明iPhone。

 

(三)無形資產具「可擴充性」。有別於機器或辦公室,企業可在許多不同地點同時利用無形資產。例如,星巴克在同一家商店中,只能同時使用一部咖啡機,但它只需編寫一本操作手冊,就能在旗下每家店舖使用。在無形資產密集型經濟中,擅長擴充的企業如星巴克、谷歌、微軟和Uber,將穩佔主導地位。

 

(四)無形資產具「協同效應」,可與其他無形資產或實體或人類資產互動。例如Airbnb將其無形資產(宿主網絡)與電腦、智能手機等實物技術互相結合。協同是溢出的敵對效應:協同效應所產生的回報促成協作,通過開放式創新的作用尤其顯著。

 

業務差異

 

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在業務上的相關差異如下:

 

(一)「不確定性」— 但凡投資都具不明朗因素,但無形投資看來較有形投資更難預測。無形資產所涉風險更多,因為一旦失誤,就難以恢復價值。不過基於可擴充性和協同效應,無形投資的有利潛力遠勝投資於有形資產。

 

(二)「期權價值」— 一家公司即使並無從無形投資的旁置投資中,獲得有價資產,卻仍然可從流程中取得可資利用於未來機遇的寶貴資訊。

 

(三)「爭議性」— 無形資產(例如構思)為「非競爭性」商品,因為可供多家公司使用。如擁有的是有形資產,競爭對手就無從透過合法方式侵佔和使用。保障構思和知識較困難,因為相關規則引起「爭議」。企業力求通過專利和版權法例來索取對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但知識產權法規往往模稜兩可。爭議的結果之一,是公司力求羅致並獎賞擅於從有爭議構思中提取所有權價值的員工。

 

無形資產的可擴充性

 

無形資產足以令龍頭企業和滯後者之間生產力差距日益曠濶,究竟是何緣故?

 

有形資產密集型行業有固定回報可以擴充,龍頭企業和滯後者之間生產力差距持續不變。成功或領先的企業可作業務上擴充,但在生產力上卻不會拉濶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無形資產密集型行業的可擴充性,則是業務回報隨擴充增加。擴充業務的成功企業,生產力比落後企業漸高,以致領先企業與滯後者之間的生產力差距日增。

 

圖中可見生產力最高企業與其他企業之差距日見擴大(【圖】)。2001至2009年期間,「領先」企業的勞動生產力差距比率持續上升,升幅在以無形投資為主的服務業界尤其明顯。

 

 

 

無形投資屬於構思,任何一家企業使用,都無法防止其他企業洞悉,繼而效法、複製,甚或提升其經濟價值。互相效法有利於將構思廣泛傳播,達致溢出效應,反觀有形資產則難望產生同一效應。若一家企業購置一輛車或一個物業,其他人不能使用;然而無形資產則無法禁絕別人染指。不可不知的是若某個無形資本投資項目失利,可影響整個行業甚或整體經濟生產力下跌,繼而令一國經濟增長遭受挫折。

 

再者,充份證據顯示,「領先」企業的僱員不論技術水平高低、待遇都較為優厚;部份原因固然是「領先」企業可羅致生產力較高員工,其實箇中關鍵亦繫於另一效應:「領先」企業往往作較多無形投資,尤以經濟學家Gary Becker所指「企業特定人力資本」(firm specific human capital)項目最多,藉以提升僱員生產力,非其他公司所能及。可是為求挽留人才,這類企業不得不與員工共享營利。

 

因此無形資產密集型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往往較集中,亦引致勞工市場工資不均程度加劇。

 

隨着中國對外開放,製造業逐漸北移,在內地日益擴展,香港已轉為全服務型經濟體。無形經濟盛行,究竟對香港經濟及公共政策(尤其在積極不干預政策方面)有何影響?本欄下期再作探討。

 

參考文獻

 

J. Haskel and S. Westlake,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The Rise of the Intangible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Share 分享到:
Print Friend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