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载于《信报财经新闻》)

近年来韩剧大行其道,是本地家庭热门的晚间娱乐,回想30年前,电视观众的首选却是无线电视的制作;香港的电视节目一度倾销全球华语世界,也就是粤语流行曲风靡华语世界的黄金年代,可惜时移势易,今天香港反要输入韩国的电视制作。

 

香港人的创意那里去了?

 

一般人都认为香港娱乐界自1980年代以后开始创意衰颓;创意对电视、电影、流行曲而言固然举足轻重,对各行各业其实同样不可或缺,它是所有新业务的奠基石,更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

 

1971年就业人口(不包括家庭佣工)中雇主百分比达2.6%,1996年升至6.7%顶峰,但在2011年滑落至4.8%。是否近年除娱乐界外,整体新创企业步伐出现放缓现象?

 

开创新企业,也不一定要倚赖重大的科技改变;一般所谓创意,只在于把现有产品或生产技术改头换面,以配合全新生产环境,并迎合新兴市场追求新鲜而已。

 

香港的粤语流行曲有不少正是从其他乐曲改编而成,包括欧西歌曲、中国民谣等,例如黄沾的创作就曾得益于岭南传统。当年不少流行的电视剧及电影作品,都取材自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而由此产生的作品都是创作;而且每能迎合大众口味,吸引大量观众。

 

五大条件 创业关键

 

推动创业活动通常包含五个因素:教育、市场经验、铺租、技术劳动队伍、融资。

 

首先,教育程度较高,学习进度自然较快,同时倾向率先采纳新科技,例如有关采纳新种子(如「杂交玉米」或「奇迹米」)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往往较早加以采纳;避孕药的情况亦然: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也较早采用这种节育方法。

 

其次,通过在职培训累积的市场经验,有助个人获取于日后创业所需的生产技术及市场知识。

 

开创事业大都经历屡败屡战的过程,才能觅得合适的经营模式。要继续保持成功,需要在产品和工序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多所尝试。租金支出和聘请技术员工都成本高昂,难免有碍业务创新,部分行业唯有藉集聚经营地点,以达至「溢流效应」(spillover effect),例如购物中心与旺地毗邻,新创企业则依赖各项孕育支持;例如美国硅谷的成功,也需依靠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技术人员。

 

此外,新创企业需靠创新方式融资,银行贷款对这类企业向有保留,即使愿意提供协助,亦会有诸般苛刻规限,例如要求贷方把所有资产作抵押。创业基金公司、小额融资等各类新型贷款机构,则往往同时为新创企业提供管理及市场推广的专业意见。

 

年龄结构 机遇所在

 

以上种种俱属人所共知,不过其中一项重要因素经常备受忽略,就是就业人口年龄组合, Liang, Wang, and Lazear (2014) 最近发表有关创业精神与人口趋势的研究结果,正好反映其重要性。该项研究以全球83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发现当中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每下降3.5岁,其创业率就会相应上升2.5%。鉴于研究中各国平均创业率仅为6.1%,如此效应实在非同小可。

 

近50年来,大部分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人口趋势都历经巨变,日本是其中明显一例。该国生育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未几即剧跌,至1960年代更低于更替水平;现时日本生育率仅为1.3,处于全球极低水平,亦即每一世代人数将缩减40% 之多。

 

放眼欧洲,各国生育率亦于上世纪1950至60年代纷纷下跌,现时欧洲平均生育率只得1.6,亦即每一世代人数将缩减20%。在全球发达国家及地区中,唯有美国的生育率至今仍能保持更替水平;其他发展中的大国如中国,则呈现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迹象。在可见将来,就业人口老化及萎缩趋势将成为全球普遍现象。

 

日本一直把「迷失年代」(lost decades)归咎于自1990年代出现的「创业精神真空」。日本300大上市公司的创办年份中位数为上世纪1930年代末,美国则为1980年代初。究竟「真空」如何形成?年龄结构是个中一大关键。美国等就业人口较年轻的国家,其就业者的创业精神就胜过如日本等就业人口较年长的国家。

 

香港人口正步日本后尘急剧老化,生育率亦只得1.2,相对之下,南韩的就业人口至今仍较年轻。至于年龄介乎20至64岁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计日本43岁,香港41岁,南韩34岁,难怪南韩三星公司能超越日本Sony公司,跻身全球最具创意家庭电子用品生产商之列。

 

创业才能的两大关键系于创意和商业触觉,创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营商技巧却与身居要职的工作经验成正比。换言之,一般年轻人未有足以在商场致胜所需的人力资本,而一般年事较高者则往往创意渐失。

 

得以晋身机构中决策高层的雇员,自能从中获得有助创业的经验;晋身高层的机会如何,则取决于就业队伍的年龄结构。

 

一家公司若雇员整体较为年长,则年轻雇员往往难望取得管理经验,因为高位多属资历较高雇员所占,但在雇员整体较为年轻的机构,年轻雇员则有机会晋身高层。正因如此,一个国家的年龄结构足以对该国创业精神产生决定性作用。

 

社会愈年轻,也愈能够为年轻及具创意者提供较多机会,获取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社会上就业人口中长者过多,难免有碍创业精神,除了因为较年长的就业人口一般创意较低之外,更重要的是长者占据高位,亦会减少年轻人累积营商技巧的机会。

 

老化逆转 重现生机

 

香港的人口结构所以与别不同,在于有极大部分人在二战后才移居香港,1945年人口总数为60万,1951年则已飙升至230万。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战后新生代」为本地工作人口注入大批生力军,在随后的1970及80年代得以一再出现创业浪潮,实拜其所赐。

 

不过,本地「战后新生代」的生育率随即骤降,部分原因在于期间就业机会涌现,大批妇女投入劳动市场,以致20至64岁就业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日渐提高,由1981年的32 升至2011年的40.6。就业人口日趋老化,正是自1990年代以来创业率日降的主要成因。

 

另一方面,随着「战后新生代」退休,创业活动日减的趋势亦将结束,本地就业人口将可免进一步老化。

 

今时今日,香港不少年轻人都认为就业以及社会向上流动机会都极其有限。如斯悲观的观感,在很大程度上与战后出现的不寻常人口结构有关。不过,本地就业机会即将重现曙光。【图】中显示截至2041年,本地成年就业人口的年龄中位数预计数字,以及雇主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百分比变化。

就业人口年龄中位数将回复平稳,不会持续上升。根据性别、教育程度、年龄组合作出的预测显示,就业人口中雇主百分比将于2025年升至7%,若单以教育程度及人口趋势计算,可望继续维持在该水平。

 

当前劳工市场就业机会供过于求,延迟退休的诱因自然不少,其实更佳对策是增加教育投资、为扶掖新创企业推出另类融资安排,透过改建旧有建筑及增建商厦,推出租金廉宜的铺位,安排退休前辈向新创企业人士提供指导及培训,如此则明天必定更好矣。

 

放眼珠江三角洲,创业同样机遇处处。根据官方人口数字,2010年深圳介乎20至64岁人口达838万,其中年龄中位数仅为27.9岁。

 

我深信随着就业人口年轻化,香港年轻人的前途可望好转。

 

参考文献:

 

James Liang, Hui Wang, and Edward Lazear, “Demographics and Entrepreneurship”,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506, 2014.

Share 分享到:
Print Friend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