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6年4月13日载于《信报财经新闻》)
在无数遥远的银河系衬托下,镜头聚焦在翱翔太空的超时代宇宙飞船,旁述者朗声作出家喻户晓的旁白:「太空 – 人类的终极边疆。宇宙飞船『冒险号』历遍几许天际旅程,肩负任务始终如一,只为探索新奇世界,搜寻新生命、新文明,勇闯人类从未踏足的崭新领域。」
这就是历久弥新的备受欢迎电视剧集星空奇遇记(Star Trek)每一集的开场白。
星空奇遇记是美国电视科幻连续剧,由Gene Roddenberry创作,内容反映西方社会近两个世代的社会、文化观念,且透过被剧集所牵引的文化及娱乐媒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西方以至世界各地近两个世代的青年男女。
星空奇遇记和星球大战(Star Wars)同样是科幻故事,但前者已流行数十年,受欢迎程度迹近狂热崇拜热潮,至今已有两代版本,又被拍成电影而进入主流媒体。1966年这出电视剧集首度推出,连播三季后在1969年结束,现称「初版系列」(Original Series),以示区别。故事讲述廿三世纪,星际联邦旗下飞船冒险号的全体船员在却克队长带领下,探索宇宙苍穹的历险故事。
第二代星空奇遇记则始于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1987-94年),其后相继有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1993-99年)、Star Trek: Voyager(1995-2001年)、Star Trek: Enterprise(2001-05年),而尚未命名的最新一季电视剧预期于明年面世。
The Next Generation可算是初版系列的更新版,取材在更远的未来,而第一代船队曾经面对的星际政治僵局已局部化解。不过,新船队随着却克队长的继任人Jean-Luc Picard队长统领之下,冒险号固然面貌一新,而新季度剧集的创作人同时发现,第二代电视观众所处的世界,也正在经历微妙的范式转移:从「现代」(modernity)迈向「后现代」(postmodernity)。
因此,第二代首季故事反映甚或塑造了新世代的世界观,而从剧集初版系列进入第二代首季的种种范式转移,则展现出于20世纪末期不但西方社会处于过渡期,就连世界各国亦正经历巨变,这正是本文的焦点。
「现代观」与星空奇遇记
星空奇遇记初版系列显示现代价值观。战后新生代(即现今年青世代的父母辈)在成长过程中所拥护的一套,实为17、18世纪西方启蒙时代的观念,深信知识定必带来政治自由及经济发展、自由民主制及市场资本主义则是人类社会秩序的理性安排。
对这一代人而言,人类知识探索的目的,在于解开宇宙之谜,通过驾驭大自然而造福人类、改善世界。这种知性探索打造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特色,在生活中引入理性管理元素,借助科技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从此亦触发「知识爆发」,并奠定"进步永无止境"的坚定信念,其中以德国哲学家Jürgen Habermas称为「启蒙工程」(Enlightenment project)的主张为号召。
创作星空奇遇记的Roddenberry抱持此一宗旨:「(凭借创造)行新规则的新世界,我可在两性、宗教、越战、政治、洲际导弹等议题上表明立场,剧中正好就有关议题作出清晰表态,更过了电视台高层一关。」
Roddenberry创作此电视剧的用意,在于通过开明政治立场,反映当时青年社运中的新兴「反主流文化」(counter-culture)思潮。他亦有意透过星空奇遇记,展示人类若能从历史教训中反躬自省、不再自相残杀,就可有望达致的境地,剧中的火神星人虽曾争战不休,但终于学会以理性驾驭感性,可算是个中的佼佼者。
再者,剧集宣扬反战信息,剧中的星际联邦其实是现实世界中联合国的理想版。虽然电视台高层基于市场考虑,曾一度反对Roddenberry在太空舰队中引入多元种族,还幸创作人的构思最后得以实践。
冒险号的船员种族融和、同心协力造福人类,堪称现代人类学全人共融的理想典范,其中包含的信息不言而喻:既同属人类,自当捐弃歧见,携手合作在太空这人类「终极边疆」一起探求宇宙中确切、客观的知识。
初版系列中要数冼朴为一大英雄,他虽然来自外星,具有一半地球人、一半火神星人血统,却是独特超凡的人类楷模,他是智者标志,完全理性化,不会感情用事(至少常能控制情感)。他理智而毫不激情的特质屡次成为其他队员解决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此系列的个中用意,在于指出若能运用理智,一切问题终会迎刃而解。
后现代主义与新一代剧情
后现代主义否定启蒙工程以及现代主义所建基的种种假设。第二代星空奇遇记首季剧集(The Next Generation)正正反映出这种后现代观点;冒险号中不同种族的队员更多,还包括宇宙各种不同的另类生物。如此转变反映出后现代观更为宽广的宇宙定义,显示进化在宇宙中展开既久,人类已非其中唯一高智慧生物。
更重要的是,探索知识的意义随之改变。人类既已无法独力完成使命,探求知识的重担亦非单由人类肩负。冒险号船员象征人类伙拍宇宙的「新生态」,任务已非勇闯「人类从未踏足的领域」,而是勇闯「众生从未踏足的领域」。
这季剧集中,冼朴的角色由人型机械人Data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Data的思考较冼朴更为理智,具有超人的智力。然而,尽管智力看似无懈可击,他毕竟只是机器,并非如冼朴般堪为人类超凡智者楷模;纵使常有助解决问题,也只是功臣其中之一罢了。理智非万能的概念,既来自年轻人,也是在此带给这世代的新讯息。
Data渴望明白做人的意义,甚至一尝做人的滋味。他跟冼朴不一样,他认为自己有所欠缺,既无幽默感和情绪,也不会做梦,是以后来发现创造者为他输入做梦能力程序,便觉得较为充实。
除了「理性达人」之外,冒险号还有情感和直觉能力超凡的队员,其中表表者是名为Deanna Troi的半地球人半贝塔人,能够察觉隐藏别人内心的感受。通过Data和Troi两个角色,这一季的剧集对潜意识的描写尤其深刻。
冒险号的新旅程引领包括多元生物的船员进入后现代宇宙。在这个新世界中,时间已非线性,表象并非必为真相,理性亦非必定可靠。
初版系列具典型的现代观,完全没提及造物和宗教信念等问题,第二代星空奇遇记则具后现代观,对超自然着墨颇多,借着Q这个奇异角色带出。Q最初以批判人性的宇宙判官姿态出现,后来则演变成Picard队长以致人类的导师,虽然往往带来破坏损害,且出于自娱心态。
Q一如神灵,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却时而仁爱行善,时而对人诸多猜忌、但求自我满足,在道德层面表现暧昧。Q及其同族均对行事的动机含糊带混。这一季剧集中取代冼朴的超凡智者(们),是非理性甚或反理性的超自然者。
后现代观的由来
香港社会正处于转化的紧急关头,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新冒起一代的成长环境,并非星空奇遇记中标榜的启蒙价值观,而是此电视剧集第二代首季中标榜的后现代观。
后现代主义针对现代主义的重点,在于抗拒启蒙时代对真理的概念。对后现代主义者而言,世界已严重分裂,各不相干,各拥不同理念,要达至只得一种真理,自然难免打压异见。多元论否定人类心灵发现不存在的绝对或超越现世的真理的可能性,认为透过理性言论探求真相,已不再管用。一切知识只是各人各自的观点与角度、伪装的隐喻与及杜撰。
后现代观是1960与1990年之间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但究竟从何而来?又缘何在本地社会如此迅速崛起?
后现代主义的知性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以神秘主义、灵性、美学、非理性、潜意识为重点的德国浪漫主义。但对启蒙思潮最大的打击来自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虽然他有多种不同言论取态,但他否定现代观以及理性的立场却始终如一,堪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守护神」。
20世纪下半叶信息年代降临,世界迈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期,后现代主义在社经层面崛起迅速传播。
制造业或服务业从业员,渐由信息创造者和处理者所取代。至于商界,后现代社会来临,则导致现代中央操控逐渐改为网络联系的新模式;层级分明的架构,则由下放权力而又鼓励参与的决策方式所取代。
信息社会以有系统的环球通讯网络为运作基础,这种综合系统效率之高,实在令人惊叹。信息不但全球随处可得,且几乎随时实时可得。当今之世,人人都似是同居于地球村,天涯犹毗邻。
后现代领域的散漫
地球村时代带来似是自相矛盾的效应,大众文化与全球化经济一方面加强国际与人际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却又引起分裂。后现代观一方面促进全球化意识,另一方面却蚕食民族意识。
随着以捍卫本土为重的「重新部落化」(retribalization)趋势日盛,民族主义已日渐式微。影响所及,即使稳定如加拿大,亦屡受法语重镇魁北克省的分离主张,以及西部各省的离心主义威胁。
继现代化工业社会之后出现的后工业化信息社会,为后现代主义提供有利发展的基础。地球村的生活,则加深居民对地球多元文化的认识。
上述种种特质,在在显示后现代主义精神缺乏重点,后现代社会中各种松散元素,并无任何清晰焦点可加以凝聚,大众并无任何共同准则可据以衡量或评断各种观念、意见或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往对权力效忠,或对公认及敬重的法定权力行使者的服膺之心,亦渐冷却。
中心涣散,社会逐渐变成四分五裂的社会单元,除了地理位置上接近之外,便无共融之处。这样一如南斯拉夫分裂后的情况,随时变成局势堪虞。
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亦需要大众采取多元心态,不但要包容不同做法及观点,更需对多元性加以肯定及表扬,这是令人不安和颇费力费神的。而要达致表扬多元化,则需先采取折衷主义(eclecticism)。
启蒙信念认为永无止境的进步,一直为探求理想现代人类社会提供动力。后现代主义者对乌托邦不再怀有任何梦想,而只能代之以具毫不相称多元性的后现代「异托邦」(heterotopia),亦即以「多重宇宙」(multiverse)取代现代主义所探求的宇宙,对启蒙时期推崇的自由民主政府而言,这正构成痛苦的根源。
新一季星空奇遇记将于2017年推出,不知西方社会日益分化的趋势会否反映在剧情之中?踏入21世纪的首十年,西方社会或已进入「后『后现代』」期,显示后现代主义影响看似有所减退,新一季的剧集中又会否亦反映此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