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6年4月27日载于《信报财经新闻》)
近日一宗法庭案件颇为耐人寻味,事源某娱乐场所推出「女士之夜」(Ladies’ Night),为女性顾客提供优惠,一名男顾客不满入场费男女有别,获得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协助入禀地方法院,最终因经营者未有出庭答辩,获判胜诉。
我原以为平机会作为公营机构,理应旨在促进自由共和(Liberal republication)价值观,以界定和捍卫个人尊严和自主,免受无理约束甚或打压。
至于引伸至性别议题上的平等机会观念,在于促进女性的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受到保障,以免在公共以至个人私生活遭受文化、经济、社会、政治上的压抑及伤害,例如家暴威胁等等。
若说「女士之夜」优惠竟也对男性或女性的人身自由或个人选择构成抑压,未免流于无理取闹。女性顾客得享特价饮品,男性顾客若心有不甘,或女性顾客不愿接受有关优惠,其他选择可说多的是;饮品优惠与二手烟不同,根本不会对别人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强加罚则只会对向女性顾客推出此等优惠的酒吧、会所等造成箝制,有违自由共和价值观。
妇运界的号召
自由共和价值观在十八及十九世纪备受接纳,有助带动女性主义新浪潮,从新界定女性权利,并改变各种传统约束。
第一股新浪潮在Emmeline Pankhurst等女权运动主义者带领下,成功争取女性投票权。在此之前,Mary Wollstonecraft在其著作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1792年)中,提出女性并非天生不如男性,只因缺乏受教育机会而造成有关状况而已;她提出无论男女,均应一视同仁,同样理性看待,并期望建基于理性的社会秩序。
英、德、美三国的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取得投票权,而法国和意大利的女性则要待二次大战后才享有同等权利;即便如此,围绕女性地位的争议并未终结,她们在一段长时间后才获受委任为政府官员的权利。
随着在争取政治权利上打了一场漂亮胜仗,一股女性写作新浪潮兴起,主题聚焦于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所受到的种种约束。此运动在各地作不同发展,在英、法两国借着Virginia Woolf 和 Simone de Beauvoir等作家的相关著作,产生较强大的影响力;她俩同样敦促女性追求文化解放,扩大目标,而非只着眼于政治权利。
Virginia Woolf在其短篇文集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中,质疑为何无论在艺术、文学、学术方面,女性的作品「产量」总不及男性,并指出女性其实从未有足够财力以从事艺术工作,亦从未在家务之余有足够时间专心写作。
但凡独立而具创意的女性,总需要有一个「个人静室」(a room of one’s own)以及若干财政自主能力,更须否定「女性创意不及男性」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事实上,女性在个人自由(游历、爱情、冒险等)及教育方面,一直障碍重重,以致未能在创意上有所发展。
「第二性」的威力
Woolf对女性追求自身呼声与「个性特质」(selfhood)的精确描述,为Simone de Beauvoir后来的著作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后者的名作The Second Sex(1949年),更成为现代女性主义思想一大奠基之作,书中论点根据存在主义哲学,强调女性的活动并不受所谓「女性本质」(woman’s nature)或「精髓」(essence)所支配或限制,她们自能以行动作出自我界定。
正如de Beauvoir所说,「非是生为女性,而是成为女性。」(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自出娘胎,女子就被赋予文化上的传统角色,在既定的架构中,受制于婚姻、母职、两性关系等框架内,根本无从获得自由或平等的机会。
不过de Beauvoir抱持乐观态度,认为女性大有自我解放之道;她们可以挑战种种文化迷思、争取经济独立(Woolf亦曾提出此点)、克服在艺术、文学领域的自卑感。她在书中写道:「一旦女性有因坚强而爱,非因软弱而爱的可能性⋯⋯爱之于女性,就将如同爱之于男性,成为生命的泉源,而非死亡的陷阱。」
de Beauvoir对于女性身份及其现代社会地位的观念,乃建基于个人(self)的自由共和价值观。自由女性(一如自由男性)能够认清自身社会地位,抗拒外在的高压势力、拒绝别人对自己作出界定、追求自由。
「本地姜」的成就
下列统计数据清楚显示香港女性在这方面的进程。
1976年,具学士学位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为3.9% 和2.6%,至2011年,这比例已分别变为32.5% 和38.1%;1976年,劳动人口中20至29岁的就业男性、女性比例分别为97% 和65%,至2011年则分别变为92% 和87%。
此外,在收入分布曲线中,女性收入增长整体表现极为显著,1976至2015年期间,在各百份位数的增长均超越男性,每年增幅由最低第十个百份位数的0.4% 至最高第九十个百份位数的0.6% 不等(【图】)。
按相同的受学年期及年龄的情况下,把单身男性及女性每小时的工资率作一比较,女性工资的增长较男性快亦极为明显。1985至2000年期间,女性工资率平均较男性低4%,但随后15年内(2001至2015年),女性工资率已平均高于男性1.2%。
此显著提升期间,正值大批教育程度较低的内地妇女通过跨境婚姻来港,并进入劳工市场,若没有这因素影响统计资料及结果,则本地女性在经济地位上的跃进程度必更较男性为高。
今天的香港女性,继Mary Wollstonecraft、Virginia Woolf、Simone de Beauvoir三位之后,把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实在可喜可贺!我认为娱乐场所除了多办「女士之夜」,更应在每年三八妇女节都推出女士赠饮优惠。男士要多加把劲,急起直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