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6年11月9日载于《信报财经新闻》)
种族和身份认同议题,已成为美国政治的主要分野,与此同时,共和与民主两大党亦正面对内部严重分歧的困局。民主党在社会议题上走自由派路线,领导人物虽靠拢商界,但亦广获反政府进步份子支持;共和党则在社会议题上立场保守,领导者紧贴市场,主要选民基础为白人劳工阶层。
希拉莉是民主党中亲商界的代表,对手特朗普则是彻头彻尾的民粹专制主义者,代表支持共和党的草根阶层选民,而非党内元老;希拉莉属华府政坛的局内人,特朗普却一直是局外人。不过,美国民间反局内人、反精英、反建制之势愈趋炽烈,今届总统大选究竟花落谁家?
假若全美选民都紧随所属政党路线投票,选战将是势均力敌。共和党既有根深蒂固的草根选民支持,在奥巴马当政时期亦一直稳占参众两院的大多数议席。
共和党以反对黑奴制扩大起家,只要追本溯源,就知该党正式提名特朗普出选总统实在是峰回路转。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以林肯为首的共和党历经剧变,当年在种族议题上思想进步,至今竟变得鲜有非白种选民支持,而选民基础亦已由扎根北方地区转为雄霸南方。
若论历史悠久,美国的民主党不仅在美国称冠,在全球政党之中亦属数一数二。在长逾180年的历史中,该党在意识形态与地区发展方面,均已历经惊人蜕变,当初致力捍卫南方黑奴制,如今反而赢得大部份非白种选民支持,虽曾一度为伸张农民利益而反沿岸地区精英,今日倒以城市和沿岸地区选民基础为主。
两党如何产生剧变?
民权先锋背景
共和党成立之初,以反「黑奴势力」为旗号,直至1850年为止,黑奴制只不过是美国众多政治议题之一,并非重大议题,事实上,南方经济建基于为数以百万计的黑奴制度;而于1850年的两大政党即民主党和辉格党(Whig Party),均对南方的黑奴经济采放任态度。
不过,后来西部各州逐渐加入美国联邦,新州份在黑奴制上的取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事实上除少数激进份子以外,并非北方政客急于废除南方黑奴制;实则北方民众担心全国政治若受南方主宰,会全面推行黑奴制,令白人自由劳工生计受损。在经济层面看,黑奴农业制度的生产力高于白人自由劳工制度。
1854年,基于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加入美国联邦后,应否推行黑奴制问题激起争端,辉格党内分歧严重,最终瓦解,共和党在北方乘势而起,取而代之。共和党虽极力反对进一步扩充黑奴制,却并无主张废除南方黑奴制甚或提倡种族平等;未几,该党在国会竞选中赢得多数议席。
共和党建党首六年之间,有关黑奴争议的南北矛盾趋向白热化,该党在北方的势力日益壮大,纵使林肯以名不见经传的姿态参选,最终亦能登上总统之位。他上任之初并未立刻成为解放黑奴大功臣,并表明不会干涉现存的黑奴制,但南方各州却不愿臣服于以北方为根据地的共和党。1861年,南方就有11个州宣告脱离联邦,北方民众对此群起反对,美国内战随即爆发。
北方自然于内战取得胜利。1865年,内战接近尾声,国会就举国废除黑奴制度,通过宪法第13条修订案。早期仅反对黑奴制扩充的共和党,如今则一力促成全面废除黑奴制。从内战结束和林肯遇弒后的短期内,共和党一度真心为黑人国民请命。1866年,党内的激进派更促使该党通过美国首项民权法。
共和党再进一步修订宪法,规定只要是在美国出生,便是美国公民,但凡公民,一律获平等法律保障,不得基于种族理由,剥夺其公民投票权。该党更要求曾经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立法落实有关主张,方能重投联邦,可惜多属纸上谈兵,实效不大。
实利挂帅隐衷
南方各地,白人不惜诉诸武力,一心对抗共和党激进派的主张。北方白人则多数认为已对南方黑人仁至义尽,对于北方长期以武力镇压南方之举,出现民意逆转,商界自然更以切身利益为重。
北方各州日趋工业化,联邦政府规模大为扩充之余,公共政策的保护主义倾向更见明显。不少人借助共和党政客之力而致富,一众金融界巨子、工业界翘楚,纷纷在共和党中担当领导地位,南方黑人权益在该党议程中,已不复重要。
及至1870年代中期,共和党不再着眼于南方黑人权益。获准重新加入联邦的南方州份,得以自由处理种族议题,而白种保守派政府重新执政。此等州份更罔顾为保障黑人公民平等权利及投票权而设的宪法修订案。「黑奴势力」从此成为过去,沦为毋须再为保障黑人权利设想的口实。随后数十年间,为黑人公民争取平权的议题,在美国政界消失得无影无踪。
共和党从此渐成亲商界政党,既抗拒进步改革,亦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党员深信商界繁荣有利美国整体利益,以此作为管治理念,如此方针虽在1920年代大致上行之有效,但在1929年以至经济大萧条经济崩溃之际,却无法奏效。
民心向背关键
后来罗斯福总统及其他民主党人当权之后,大幅扩充联邦政府规模及职能,以应付经济大萧条,并造福国民。反观共和党人,则普遍反对如此庞大、新设的政府职能。
罗斯福总统的改革措施,引致民主党内种种矛盾浮现,皆因一直坚决拥护民主党的南方各州,并不赞成扩大工会权力及联邦政府职权,南方民主党员日渐靠拢共和党,以期制衡政府与工人的势力坐大。
1947年,由共和党提出的《Taft-Hartley法案》获得通过,容许各州自行就工作权利立法,防止强制雇员参加工会,奠定了跨党联盟的新形势。支持民主党的工会无法在南方及西部腹地立足,令共和党在此等地区获得较大选举优势。
美国内战结束后逾半个世纪,黑人选民一直是共和党的忠实支持者。1950年代,经历经济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New Deal)之后,种族议题再次成为政治焦点,黑人选民中的民主党支持者,已较共和党支持者多出一倍。
总统约翰逊(Lyndon Johnson)乃南部得克萨斯州的民主党人,1964年,由他签署的民权法正式通过,约翰逊随即表示:「我相信这好比我们把南方的据点,今后长期拱手让给共和党。」
众议院中不乏支持此法案的共和党人,但当年该党的总统候选人高华德(Barry Goldwater),则认为法案过于助长政府权力;共和党进一步大失黑人选民支持。
话说回来,选民效忠政党的程度纵然退减,亦非朝夕之间,南方白人由大都效忠民主党转向共和党的情况,也不例外。民主党在民权法通过后一段时期内,仍能在众议院中占多数议席,皆因南方选民支持如故。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甚至有更多原本支持民主党的白人保守派选民转投共和党。
政治分化症结
在上述转变之中,种族问题固然担当重要角色,但亦涉及其他范畴,例如:白种福音派基督徒初受号召,群起反对堕胎,以及支持其他「文化战」议题;部份选民对大政府的疑虑;南方地区缺乏工会组织,削弱民主党动员选民的能力;南方保守派对共和党有更大亲切感等等。
1994年,美国政坛终起革命,共和党自1955年以来首次再度操控众议院,其中不少改变意向的选民就来自南方。随后22年至今,共和党操控众议院达18年之久,奠定该党在全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竞逐参众两院议席依然激烈,意识形态议题日形重要,是以政治分化愈演愈烈,难以化解。不少原非党派性或原本不属意识形态范畴的议题,顿成党派性议题,几乎任何政策都沦为党派角力的工具,以致开放政制赖以运作的跨党派合作功能荡然无存。
为使国会内党派立场不断分化,继续对垒,共和党须令党员严守纪律、紧贴政治议程,务求投票立场一致,并且在发放信息方面严格统一口径,以确保选民接收到清晰而一贯的讯息。如此一来,党内领导层渐与选民的要求脱节。
在奥巴马当政初期冒起的「茶党」运动,既反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亦拒绝外来移民,有关运动成员或对或错,都深信共和党全国领袖每多出卖党员利益,电台清谈节目及其他立场保守的传媒更为此煽风点火。社会上对精英掌政渐不信任,特朗普也就有机可乘。
种族矛盾关卡
拉丁美裔移民潮在共和党内造成矛盾,合法外来移民对美国选举可说影响深远。共和党维护白人利益,在社会议题上立场保守,对一般拉丁美裔选民自然并非首选。历经2012年大选之后,共和党领导层视外来移民为该党的政治危机。大选中罗姆尼(Mitt Romney)所以在「摇摆州份」(swing states)遭遇滑铁卢,正因为多数拉丁美裔选民支持奥巴马,据票站调查结果显示,该届选举中奥巴马获拉丁美裔选民支持的比率高达71% 。
再者,非法外来移民已成另一重大政治议题。民主党人、商界精英,以及共和党部份领袖,一一倾向支持修订移民法,以便一千多万非法外来移民获得法律地位。
共和党决定拥护移民改革,与民主党合作通过相关修订法案,给予非法外来移民获取法律地位,党内既以白人为主,自然引起极大回响,视有关法案为特赦犯法者。
事件更令共和党选民对该党元老信心尽失,特朗普得以趁机推出敌视非法外来移民的政纲,竞逐总统候选人。其致胜之道,在于能利用在初选之中,选民对该党元老极度不满兼不信任的心态,以及对外来移民的满腹疑团。特朗普成功利用这些心理状况,强调自己在意识形态上并非传统保守派,以获取支持,这亦充份反映出该党选民意向的重点所在。
当前共和党正处于歧路。日后回望,特朗普的异军突起以及其所提出的主张,可能只属昙花一现,共和党或由新一代从政者另辟蹊径,令该党不用单靠利用白人选民的诸般不满情绪,而能重拾林肯当政时期的正轨。
不过,特朗普亦大有可能只是牛刀小试,共和党日后或会更变本加厉,利用种族矛盾,向白人选民一面倾斜。
林肯于1860年承诺废除奴隶制度,但没有承诺种族平等,得以成功分化民主党;特朗普现在则利用白人对种族问题的忧虑心理及孤立党内领导层,以分裂共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