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於2016年11月30日載於《信報財經新聞》)

 

为何特朗普、桑德斯这两个美国主流政坛局外人,竟能为2016年总统大选定调,其一甚至成为是次竞逐的大赢家?特朗普成为候任总统,不但令各界大感错愕,更大出民调机构意料之外,部份原因乃由于1970年以后的美国经济停滞不前以及1980年以后收入与财富不均之势愈盛之故。

 

以下两册近年出版的经济史书,对这两大趋势论之甚详,一是2014年皮格提(Thomas Piketty)所著《廿一世纪资本主义》(Capitalism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指出美国收入与财富不均的差距自1930年后渐减,而于1980年以后又再回升;另一本是2016年Robert J. Gordon所著的《美国经济增长的涨落潮》(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书中阐释美国劳动生产力曾在1920至1970年的半个世纪内攀上高峰,但1970至2014年间则大幅回落,期间纵有信息科技变革亦无补于事。

 

增长潮涨潮落

 

1920至1970年期间,美国劳动生产力每年录得2.82% 增长率【1】,在此前后时期每年则分别仅得1.5% 和1.62%,主要原因在于包括创新与技术转变的「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有助提升工人每个工时的产出亦即劳动生产力。

 

 

仔细一看,近年美国劳动生产力增长特别缓慢;1950及1960年代快速增长,录得超过2%的增长率,1970年代至1994年间放缓,其后以至2004年间受信息科技及计算机、互联网发展提升工作效率的影响,复又回升至超过2%,之后增长又显著减慢【2】。但信息科技革命为时短暂,劳动生产力增幅由2004至2014的10年间,下跌至0.5%。

 

 

Robert Gordon 在书中指出,某些年代的经济增长会特别迅速。在人类历史中,1770年以前一直毫无经济增长可言;踏入19世纪,在1870年之前,全球经济一直只作缓慢增长;从1870至1970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划时代期间,世界经济显著增长,无论职业场所或家居的工作环境均大为改善,经济增幅实属史无前例,不少美国人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均显著提升。

 

1870至1970年间的经济革命的确独一无二,皆因各式各样创新发明都可一不可再,仗赖电力和内燃机这两项首要发明,电力、食水、安全排污、暖气及煮食设施以至后来的电话设备,经过系统化后,服务供应随之稳定。此等现代设施更令大部份美国人从此告别劳力生涯,从农场迁往城市及市郊地区,得享较佳生活环境。

 

划时代世纪的种种发明,对改善美国食品的产量和质量,以至家居生活的舒适程度一一大有帮助。同样,工作亦远较以往轻松和安全。至于汽车的发明和普及,可说是交通发展上的革命性创举。电影、电台以及电视广播相继出现,随之彻底改变大众娱乐的形式。期间公共卫生和人类预期寿命大为改善,婴儿夭折率锐减(主要因为有洁净食水供应),种种具传染性的致命疾病几近绝迹,预期人均寿命由45岁跳升至72岁。

 

Gordon 对以上各种变化详加缕述,呈现出壮观的图谱,堪称人类史上伟大、造福人类的极致发展。自1970年以后,由于发展过度聚焦于大众娱乐、通讯以及信息收集、处理等范畴,经济增长转趋缓慢,以致期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尽管成绩斐然,但亦叫人颇感失望。期间不少经济活动往往但求从互联网及网络革命中分一杯羮,只顾眼前利益,至于其他方面的生产方法,却少有改善。

 

Gordon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1960年的数码新发明,如计算机主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流动电话等)的种种新科技,只能略为改进人类生活,而未能产生根本性的改变。现今生产力提升速率放缓,正反映了从巨变时代步入微调时期,Gordon在结论中,就预料美国在可见将来难望有重大突破。

 

他续指出研究美国将来的经济进展,并非只看创新,而必需同时探讨阻碍增长的逆风,也就是不均恶化、中小教育不足、人口老化及所引起的政府负担增长等。

 

近期相关研究显示创办5年或以下的企业占全面就业的比率,由1982年的19.2%下跌至2011年的10.7%,减幅近半。由初创企业及新公司引入最佳实务科技和方法,透过改良昔日低生产力的经营模式,以提升生产力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式发展步伐,近年显然已大为减慢。

 

商业投资净值锐减,同样有损生产力增长,反过来说,这也可能是创新效应减弱所触发的结果。企业有充裕现金可供投资,但宁愿用作回购股份,皆因在生产力增长疲弱的大前提下,难觅适当投资门路。

 

创新成效成疑

 

当前经济生产力表现如此不济,Gordon 书中所描述从1920至1970年,民生因经济急剧扩展而不断改善的好景实难以重现,难怪美国民怨日深。美国人意识到自己的经济状况难望如父母辈或祖父母辈般安稳,更担心下一代亦难以摆脱这困境,对于经济发展呆滞的不满情绪,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无疑表露无遗。

 

目前美国男性的实质入息中位数,更低于1969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家庭入息中位数,亦较1999年为低,而且一直未见起色,经济下滑一浪接一浪,与Gordon 书中描述的美国划时代盛世愿景相去愈远,失望情绪令社会上倾向于民粹政治的信徒日众。

 

经济发展停滞与收入不均造成的政治积怨,正是特朗普和桑德斯两大民粹主义者在总统大选中的筹码;两人从民忿所取得的支持,将会成为长时间存在于美国社会的一股势力。

 

当前的经济困境,不能完全归咎于生产力增长不足,甚或收入不均。始终科技发展停滞不前的确是严重问题。中期以至长期而言,只要经济增长率略见起色,也足以大为改善美国民生。若经济每年增长1% ,大约70年可使平均收入倍增;若增长达3%,更可每23年令平均收入倍增,可见经济增长对改善民生的重大建树。

 

若说20世纪上半叶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民间对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与信念,那么近数十年来生产力大为放缓之势,就造成了一个充积着民怨与绝望的年代。

 

Gordon 对美国科技发展前景的悲观论调曾受反驳,对方所提理据充份,包括以下两方面。

 

他忽略了基因组编、纳米科技、神经科技、精神病治疗、不致成瘾兼药效显著的镇痛剂、用作医疗监察及诊断的改装智能手机、可取代枯燥且重复工种的智能软件等近期突破的发展潜力。

 

Gordon 纵能着眼于美国面对的人口趋势挑战,却未有考虑到当今之世,由于世界政治和经济自由较前普及,能够在推动全球创新方面作出贡献的专才也愈来愈多(例如来自中国)。科学界从业人员既较以往为多,科学研究范畴亦较以前广阔。事实上极有理由对未来发展感到乐观。无论在美国抑或世界各地,科技创新并未止步。

 

对数码科技不以为然的经济学家,不止Gordon一人。美国George Mason大学经济学教授Tyler Cowen率先提出警告,谓应用程序与社交媒体对经济的影响极为有限,唯其论调相对温和,只认为科技的未来发展根本无法预知,未有赖以确定为乐观抑或悲观的实据。

 

论者对Gordon一书最大保留之处,在于他竟深信能预测未来的经济和生产力增长率。事实上,以往科技创新每多突如其来;不少人能够预计汽车、宇宙飞船、机械人的诞生,但鲜有人预见X光、收音机、激光、超导体、核能、量子力学、晶体管等发明。

 

鉴于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从来并非一帆风顺,在利用计算机改善人类福祉的过程中,亦免不了障碍重重。Gordon《美国经济增长的涨落潮》一书足以警醒世人,美国经济经历过长期放缓及重大政治后果,颓势实由科技发展停滞所致。

 

参考文献:

 

Tyler Cowen, The Great Stagnation, Dutton, 2011.

 

Robert J Gordon,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 The U.S. 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Thomas Piketty,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elknap Press, 2014.

Share 分享到:
Print Friend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