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四日载于《信报财经新闻》)

 

本地公营房屋供应紧张,公立医院床位短缺,都往往归咎于内地新移民;但此观点只片面地针对新移民享用公共资源方面,而完全忽视他们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新移民对经济生产也有贡献,因而增进资源供应;他们起码担当工作人口的一支生力军。即使在经济上并不活跃,在参与教养幼儿等无偿家务方面,也功不可没。正当香港生育率不断下降,以至极低水平,新移民子女有助扩充未来工作人口。

 

新移民如何对香港经济作出贡献?「新移民」一词的含义,其实并不精确,归根究柢,香港人大都是移民或移民后代;为便于讨论,且将「新移民」一词界定为四人帮倒台,或自1978年末改革开放后的40年期间,移居本港的内地人。

 

若于1976 至1996年期间来港之内地移民至今仍健在并依然居港,则共计1639000人,占2016年本地人口高达23.4%。

 

若将新移民在港出生的子女也计算在内,则新移民人口在1996年和2016年之增加总数为640000人。换言之,2016年内地新移民及其子女总数,在本港整体人口中比例更高达32.5%。

 

上述数字非同小可,即使或有高估,误差亦不会太大,因为1976至1996年的内地移民之中,移居别处或已离世者为数不多。由此估算现时香港人口之中,至少有超过五份之一为内地新移民;若将其子女计算在内,则本地人口最少有四份之一与内地新移民有直接关系。

 

内地新移民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可由其参与劳动市场窥见,其他相关考虑因素包括活跃参与经济活动所占比例、教育程度,以及年龄。

 

新移民之经济活动

 

1976 至1996年来港的内地新移民,其1996年之劳动参与率达56.9%,高于本地人的49.3% 。若以性别分组,内地新移民的参与率依然较高:男性新移民的劳动参与率达72.7%,本地男性则为60.5%;女性新移民比率为42.3%,本地女性则为37.6%。

 

同一现象亦见于1996 至2016年期间来港的的内地新移民,其1996年之劳动参与率达55.6%,高于本地人的51.3% 。若以性别分组,内地新移民的参与率依然较高:男性新移民比率为66.1%,本地男性则为59.3%;女性新移民比率为50.5%,本地女性则为43.2%。

 

1976至2016年来港的内地新移民,不论男女,在从事经济活动一环都较本地人活跃,足证认定新移民坐享公共资源的观点不攻自破。事实上,愿意工作和贡献经济的新移民比本地人多。

 

新移民教育程度

 

一般而言,内地新移民教育程度往往不及本地人,然而相差不远。1976至1996年来港的一群,具高等教育程度者比率为10.5%,本地人比率则为12.3%;内地新移民不论男女,比率数字皆一贯。

 

1996至2016年来港的内地新移民之中,估计有23.9% 达高等教育程度,同期本地人相应比率则为29.9%。新移民与本地人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别,主要关键在于女性:新移民女性具高等教育学历的比率,估计只占21.4%,本地人的相应比率则达29.2%;至于男性组别,新移民的比率为29.0%,较估计为30.7%的本地人比率略低。

 

同一20年期间,内地来港新移民之中,教育程度较高女性所占比率看来有下降迹象。大致上内地新移民的整体教育程度,都较本地人为低。

 

新移民年龄分布

 

新移民整体上较本地人年轻,这一特点不足为奇。1976至1996年来港内地新移民之中,有47.7% 年龄介乎25至44岁,即工作全盛期,而本地人的相应比例则仅为35.7%。在同一年龄组别之中,内地来港新移民的男性和女性相应比例分别为46.2% 和49.1%;本地人的男女相应比例则分别为35.4% 和35.9%。

 

此差距于1996 至 2016年更大,内地新移民中年龄介乎25至44岁的工作全盛期占43.0%;而本地人的相应比例则仅为26.0%。在同一年龄组别之中,内地来港新移民的男性和女性相应比例分别为38.9% 和45.0%;本地人的男女相应比例则分别为26.3% 和25.7%。

 

若将内地新移民在本地出生的子女(尤其25岁以下的)计算在内,则新移民对减慢香港人口老化的作用尤为显著。2016年,内地新移民有43.1% 不足25岁,而本地人的相应比例则仅为18.9%。

 

正当香港人口急剧老化,人口生力军对维持经济增长至为重要。至少在近10年来,本地经济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由人口老化所致。若非内地新移民不断补充新血,高龄人口与工作人口比例失衡只会进一步恶化,而本港经济表现亦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工作和创业能力

 

过去20年,创业精神下降,无疑是本港经济最显著的弱点之一。从人口普查数字可见,30至39岁年龄组别中的雇主比率,1976年占4.0%,1996年一度高达7.1%,2016年却跌至2.5%。根据《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的年度数字,雇主比例在1993年处于7.9%的最高水平;及至2018年,又回落至2.0%。

 

介乎30至39岁的在职人口之中,雇主所占百份比是任何经济体衡量创业情况的可靠指标。创业讲求创意,每多体现于年轻人身上;创业亦须生意头脑,每多从高层工作累积经验而来。此年龄组别正属全盛期,最有可能两者兼备。

 

若缺乏内地来港新移民,香港经济的创业能力也许更加不济。不过这并非说新移民在创业精神上胜过本地人,毕竟他们教育程度一般较低,而且对本地经济环境不够熟悉;此说无非指出,他们对减慢人口老化趋势发挥积极效用。

 

除了创业精神,新移民对在职人口的确注入一支强心针,最少占本港整体工作人口五份之一至四份之一。新移民虽然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但胜在年轻力壮且勤力,两者均为有利条件。

 

纯粹针对新移民坐享公共资源,而忽略他们对香港经济所作的重大贡献,未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Share 分享到:
Print Friend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