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於2017年2月22日載於《信報財經新聞》)
香港過往經濟發展蓬勃,躋身國際大都會之列,大部份上一代港人都得以共享繁榮,但近二十年來,驕人經濟增長逐漸放緩,未能受惠於繁榮經濟的年輕世代比例日增。
香港歷來的成功之道,對我們的兒女在未來數十年重拾繁榮,有何可作參考學習?事實上政府以至慈善機構,亦應可從過往經驗領略如何透過促進經濟繁榮(尤其在支援弱勢社群方面),使社會各階層同時獲益。
其中有些因素有極大關連。一個人全賴畢生努力奮進,自身、家庭得享優裕生活,關鍵在於:成長環境、工作及儲蓄習慣、投資慎重程度、個人運氣;這幾個範疇有助提供完整架構,用以分析決定個人未來福祉的主要因素,亦即職業、教育、健康、成家立室,以及居住和工作地點。
在經濟學來說,此等因素可歸納為四大可經由投資獲得增長的資本類別:商業資本、金融資本、人力資本、物業資本。
商業金融資本
建立新業務,通常須具備創意、擁有營商技巧和身居要職的累積經驗,亦須花時間建立業績,才能贏得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業務的信任,取得金錢融資,更是創業的首要第一步。
生於企業家家庭的年輕人,其成為創業者的機會相對較高,他們年紀尚輕就已有機會獲取營商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甚至得到家人的金錢資助或支持。
創業精神講求創意和商業頭腦。位居要職時間愈長,營商技巧自然愈高,但創意反而隨年齡漸長而減退。工作人口中長者所佔比例過高,會降低社會整體的創業精神,並非單單因為年長工作者的創意減退,亦因其佔據高層位置,有礙後輩獲取工作經驗與技巧。
是以人口年齡結構事關重大,在創業精神來說,年輕人較年長者充沛。人口結構模式足以說明,為何40年前本地社會的創業精神高於今日,而當前深圳的創業精神又較香港更勝一籌。
時下具高回報潛力的創意產業,初創階級已大為縮短,皆因融資市場的種種創新,把創業新手的入場門檻降低。創業資金投資者、天使投資者,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等融資者,均敢於承擔高風險,以期獲得更可觀的回報。
一般回報不高的業務,則難望此等融資者青睞,銀行亦鮮有向此等業務提供融資。這類業務往往依賴賣方信貸或親友貸款,目前香港家庭人數普遍偏低,親屬已非主要融資來源。
放眼將來,融資方式多會轉向金融科技方面,例如雲端融資(cloud financing),通過電子平台擴大「朋友」圈子;香港在這一環受制於規管,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內地。
我寄語有志創業的年輕人,若胸懷大計,不妨放膽一試,借助另類融資途徑,否則也可以如以往一般,向父母親友貸款,甚或借助配偶財力亦可;若無一可行,唯有寄望金融科技(fin-tech)能夠早日流行。
回顧過去,靠婚姻關係創業融資,確是源遠流長的傳統,我於1970年代就香港相關情況展開研究,發現有志創業者每多早婚,皆因立即有配偶支持,婚姻與創業精神可謂相輔相成。縱使姻緣由天定,但審慎安排畢竟是簡 · 奧斯汀(Jane Austen)在經典名著《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中推崇備至的美德。
有一點不可不察:創業不一定成功。世事難料,總會遇上風險,不管哪種業務,都難保只賺不蝕或永續發展,是以創業成功者往往只屬少數,說到底,勇於創業者從來就少之又少。
若自問毫無創業條件或根本無意創業,可考慮從創業有成者身上獲利,投資金融市場,憑著資產價格上揚,同樣可帶來可觀回報。要是本身財力雄厚,更可借助於從事相關業務的持牌專業人士,投資以獲利,但專業顧問意見亦並非絕對可靠,卻往往收費不菲。
人工智能日漸發展,通過機械人提供投資顧問的新紀元或已在不遠,對大部份資金有限的投資者而言,這大概正合所需。若既無任何投資大計,亦無親友可以倚賴,甚或依然未婚,則祇有依賴人類社會最偉大發明 – 資本市場致富。
此外,投資者亦可跟隨Eugene Fama教授在「高效市場學說」提出的主張,單買全球股市走勢,管理費又最為相宜的基金,剩下祇需決定將多少積蓄投放股巿即可。若自問頭腦精明,大可自行選擇投資產品。
人力資本
很多人的收入來自本身職業,靠本身的人力資本為主要賺錢本錢。人力資本愈豐厚,收入自然愈高。
教育、健康是人力資本的兩大首要投資,有助提升個人在工作和玩樂兩方面的表現。玩樂實質上等於無償工作,可視作志願性質的工作,玩樂(或志願工作)有時有助提升工作表現。
體育運動等玩樂活動,除可增進個人活力及專注力,又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減少因病告假而損失工作時間;體育運動更可培養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個人紀律、個人品格,增強演說技巧、人際及軟性技巧等等,從而提升有償工作方面的表現,並非單單提供娛樂。
擁有高教育程度及健康體魄者,在有償及志願工作兩方面的表現也明顯會較佳。近兩個世紀以來,大部份有償或市場工作的生產力均見大幅提升。
因此,現代人花在有償工作的時間日短,花在志願工作的時間反而增加。隨着人均預期壽命延長,一般人一生花在志願工作上的時間比例也有所增加。可以推論,將來在經濟活動中,不屬於市場經濟者所佔比例勢將逐漸上升。
這主要由於未來社會將較未來經濟重要,因從事有償工作的人口比例日減,而以有償及無償方式在非牟利界工作的人口則日漸增加,此一界別的工作者將多為兼職或散工,而以年過50者為甚。
反觀牟利界別,生產力則將持續大幅提升,可縮減人手。工人以高技術僱員佔多數,從事人手操作為主,但須具一定技能兼受正式教育培訓,方能勝任。護士、實驗室技術員、技術專家、維修人員、建築工人、保安人員等工作,均要求通曉精密儀器以及掌握操作智能系統技能。
未來經濟以知識為主導,並以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為骨幹,即使主要從事人手操作,但將介定為專業人士。知識將無分界限,跨越國界。任何機構均須講求環球競爭力,即使服務本地市場也不例外,因為顧客皆能掌握全球各地的相關知識;要有效管理機構內的知識技術專家,保持良好競爭力,更須具備嶄新思維與獎勵安排。
受過正式培訓者,自有向上流動機會。即使人人有機會可獲取知識,卻非人人皆可以出人頭地。以往,知識帶來成功,但將來則只是必需具備以作嘗試的條件;在人皆可以成為技術專家的世界,軟性技術將成為致勝更大關鍵,所謂軟性技巧,實為上一代所稱道德與品格。
換言之,以往例如人均GDP、收入分配等種種市場指標,,用以衡量個人富裕程度或社會繁榮狀況將誤差日增。較佳指標將為個人所擁有的人力資本(如教育及健康)以及及其在社會上的分配情況。
人力資本與其他各類資本有別,有兩大特色。第一,個人無法以自身作為抵押品,因此若個人資源不足,就不能為人力資本投資進行融資。此與其他有形資產不同。由於家境所限,個人出路難免受制,其才能亦未能全面發展,白白浪費。
第二,既然人力資本蘊含於個人自身,個人必須自行花時間作人力投資,不能靠他人代勞,別人充其量亦只能幫助提升學習或培訓效率而已,是以在特定時期內,個人所能累積的人力資本亦相對有限。個人須於童年階段接受多年學校教育,方能累積足夠技能。個人累積所得人力資本,往往隨逝世而湮沒,無法像其他各類資本般傳承。
基於上述兩大特點,人力資本投資須靠每一代人自行努力,而有礙資本市場融資有欠完善之處亦揮之不去,問題未能消除。
對於培育子女,尤其在年幼時期,家庭發揮重要的作用。若能在幼兒階段累積較多人力資本,不但日後生產力較高,更可增進個人學習能力,此雙重效應提升學習效率,令獲取人力資本的成本下降。在子女年幼階段投放人力資本投資實在至關重要,愈早投資,收獲愈豐。
家境優裕子弟從父母取得人力資本投資上的融資而早著先機,比家境清貧子弟佔盡優勢。單憑此一因素就足以證明,政府及相關社會人士應支援弱勢家庭,協助他們在聰穎好學的幼年子女身上作出投資,提升社會整體向上流動性。
各地社會離婚個案與單親家庭日增,已是不爭事實。破碎家庭有損對兒童作出人力投資能力,尤其在幼兒階段,既破壞子女福祉,亦對父母不利,因夫妻離異後,難望會互相幫助。正如上文所述,企業家傾向早婚,以期在事業上獲得配偶支持。
我對自己子女最語重深長的忠告,在於敬愛家人,擇偶審慎,多花時間維繫家人關係。低收入家庭之所以與繁榮無緣,而中等入息家庭境況日走下坡,往往可歸咎於家庭破碎。
高收入家庭在維繫家庭方面表現突出,往往功成昌盛。經濟不均甚至貧窮現象無法根除,源自家庭貧窮某程度上實為作繭自縛,致使社會政策介入亦一直效果不彰。但願自己子女以至所有新世代的男男女女,都能避免重蹈覆轍,邁向成功繁榮的坦途。
幼年階段家境不佳而處於弱勢者,將更加落後於家境優裕者。無庸置疑,當局有必要對弱者施以援手,更應於年幼階段及早介入,幫助人力資本的投資。
不少大灑金錢的社會政策一直欠缺成效,此中挑戰在於採取明智的支援措施。歸根究柢,無論個人抑或家庭,必先矢志功成昌盛,然後掌握實現目標之法;前者關乎態度,後者關乎本領。
物業資本
一般而言,物業資本可算是投資創繁榮中,最為輕而易舉。即使學習能力不足,家境欠佳或運氣不濟,以及對商業、金融投資缺乏冒險精神,亦能從物業投資中獲益。
在人力、商業及金融資本高度密集的經濟大都會,由於升值潛力優厚,物業通常極具長遠投資優勢。在施行普通法的城市,私有產權更受妥善保障。若對投資者而言,物業轉讓及租賃決定都方便安全(又不致罰則過重,延誤過久),則物業市場自然富流動性,交投活躍。
按揭貸款是低成本置業方式,為買家提供以較低首期,將有限財力發揮槓桿效應。即使收入偏低者,亦能在社會共榮下借助別人財力而從中受惠。事實上,按揭貸款市場在富流動性的物業市場較能發揮應有功能,皆因在市道較佳時,銀行有較大意欲提供較佳信貸條件。
身處實施普通法的大城市,實在極其幸運,物業投資者可以身兼業主與住客,可將物業投資與消費決定二合為一,這對於成家立室及開展事業的年輕戶而言,可謂方便不過。
作為一種制度,按揭市場協助年輕人儲蓄、投資本港物業的功能,隨着21世紀按揭首期要求日高而告終,只有受父母資助才可免受影響,否則生活前景難免大打折扣,令年輕人備受打擊。
無數年輕人唯有寄望申請公屋單位之餘,亦對社會心存怨忿。為人父母者,若非擁有物業或其他資產,實在愛莫能助。
結語衷心期許
我對兒女的囑咐有四:努力工作,積極投入志願服務;投資人力資本;擇偶結婚,維繫婚姻(非純為子女,亦為自己着想);有生意頭腦就自行創業,否則在香港置業可也。
寄語當權和具影響力者:協助本地家庭和年輕人投資人力資本;切勿過於規管市場,阻礙機靈的年輕人創業;推行善策,減輕高首期的不良影響,以糾正資本巿場在置業融資方面的未盡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