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7年2月15日载于《南华早报》)

 

绰号「长毛」的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宣布将会争取提名,参加来届行政长官选举,基于原则问题,他要求泛民选委不应支持任何亲建制的参选人。

 

他一反其在过去两届特首选举的一贯立场:「不投票、不提名、不参加小圈子选举」,他的参选标志着对现行政制安排的谴责,鼓吹在政治、道德层面对建制毫不妥协,斗争到底。

 

代表着政治左派,梁国雄对资本制度深深痛恨。他的目标只在反叛、不在管治。他心知泛民阵营现已掌握特首选委会四份之一选票,今年内又或在2022年之际有望左右选情,影响结果,带来转变;市民纵然仍未有投票权,却也抱持类似期望。

 

他惊觉泛民阵营为达影响特首选举的目的,认真参与提名及投票过程,更恐怕大部份泛民成员会积极参与其事,令迈向革命目标的动力顿减,日后难望在阵营之内培植左翼势力,反而引领群众步入改革之途。

 

梁国雄的参选举动,无疑旨在争取主导泛民阵营的道德,而非政治层面上的话语权,是为了锐意为左翼运动争取曝光、保持声势,亦为了在特首选举中表露年轻世代的政治影响力及其民主倾向。

 

左派影响力历久不衰,其许下的承诺也别具诱惑,委实不容忽视。

 

左派认为世界财货分配不公,非人类天性使然,应归咎统治阶级以篡夺手法谋取私利。此派中人以反对建制权力作为本身定位,认为是致力为自洪荒世界以来一直备受压迫的一群建立新秩序的领头人。

 

左派提出两大理据支持其目标:「社会公义」和解放。

 

当前左派所指的「社会公义」,呼吁「一视同仁」(respect as an equal),而非「同等尊重」(equal respect)。这「社会公义」,并非在自愿情况下个人交易的公义,而是在计划强制下,包括个人透过从市场公平交易所得收获也要剥夺的「公义」。

 

如此的「社会公义」论,其是扩大社会怨忿及使之合理化,演变成一种存在主义、「天下人负我」的姿态;取态若此,亦即拒绝于现行建制寻求解决方法,而是要夺权以推翻现行制度。

 

左派提出的另一出路何在?

 

说到底,十居其九是只求反对和负面!至于「解放」、「平等」,或「社会公义」等远大目标虽或偶尔提及,却口惠而实不至,始终流于抽象层次,有待认真考究。

 

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家Eric Hobsbawm爵士,亦曾一度对社会主义的往绩心生疑问,写下如此评语:「即使左派须对新社会加倍研究思量,也丝毫无损新社会的吸引力和必要性,而反对社会现状强而有力的理据亦不会减弱半分。」

 

聚焦香港政局,泛民曾以「公民提名」此一民粹式口号,坚拒就特首选举的政改安排提出具体建议,结果左翼得以骑劫整个泛民阵营,香港至今仍陷于为特首选委会而争论不休。

 

过去三年的政局发展,无疑令市民大失所望,大众寄望平息政治分化,在社会各界重建可行的合作关系。事实上,要改善现状,必需先化解行政与立法机关的矛盾。

 

先决条件在于改善管治的共同利益,千万不可以鼓吹政治僵局。泛民阵营若能加强团结,免受制于左派,为衷心推行政改者创造条件,降低参政门坎,全民普选便有望在可见的日子内落实。

 

选委会内的新委员可会作出明智抉择?

 

 

Share 分享到:
Print Friend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

code